束星北,中国的天才物理学家,长时间却在扫厕所

/ 脊梁 / 1 条评论 / 9586浏览

很多人知道束星北,是通过刘海军先生写的《束星北档案》这本书。当然,为了写这本书,刘海军先生也是历经了十多年,采访了许许多多与束星北有关的人,收集到许多可靠的信息,甚至写信给了束星北的学生李政道。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是束星北的学生,当时李政道学的是化学,物理是选修,而当时束星北正好教授物理,因此便认识了李政道,并发现他有物理天赋,因此说服了李政道主修物理,并和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关系,同时也是密友。

据刘海军介绍,李政道和束星北有时睡在同一床上,晚上探讨物理问题,由于李政道家境不太好,束星北当时还经常在物质上给李政道帮助。在刘海军先生给李政道写信时,并没指望着他能回信,因为像李政道这样的大人物,每天不知要收到多少信,每个都回就不用干别的了。但李政道回信了,并写得很认真,好像有二十多页,把刘海军先生原稿中很多地方做了仔细的修改。

请输入图片描述

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回中国,在人民大会堂,周恩来总理提出希望李政道能为解决中国教育人才「断层」做些工作,介绍一些海外有才学的人到中国讲学。李政道说:「中国不乏解决『断层』问题的人才,只是他们没有得到使用,比如我的老师束星北先生。」

束星北

束星北(1907—1983),江都县人。1926年留学于美国拜克大学,1927年到德国,被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聘为研究助手。1928年转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和剑桥大学深造,1930年受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助教。1931年辞聘归国,历任浙江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交通大学教授、系主任等职,在相对论、量子力学、无线电和电磁学等方面多有建树,对相对论和无线电学造诣尤深,1945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雷达。

请输入图片描述

新中国成立后,转入气象学研究,先后在浙江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医学院任教。1978年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从事海洋动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83年10月30日病逝于青岛。

束星北,在业内人士中被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的国际级科学大师、「天下第一才子」,是上世纪与王淦昌齐名的世界级物理学家,当然,现在所能知道的是:中国最早的雷达就是他设计制造的。

束星北与爱因斯坦有直接交往,并深得英国物理学家玻尔、著名学者李约瑟等人的赞誉。束星北仅花了一年多时间,就分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硕士学位。束星北回中国后,在浙江大学和山东大学执教,他是一位曾经培养启蒙过像李政道、吴健雄、程开甲等著名科学家的天才物理学家。

他人评价

浙江大学,程开甲(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究开拓者之一、中国核武器实验事业创始人之一)是束星北唯一的研究生,毕业后又在物理系作助教,跟随束星北时间最久。他认为束星北有极多的思想或念头,在他那智力超常的大脑里。

如对量子电磁场的高次微扰的计算,因为量子电磁场的发散不能计算,因而人们无法得到原子能级的电磁场修正,可是束星北想出一个点子,“将发散上限切断,(Cut-off)继续进行下去,就可以得到原子能级的电磁场修正。”这个想法,实质上已经接近计算Lamb效应,当时世界上还未有人发现,到1948年才发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束星北在学术上是很认真的,他敢说真话,据刘海军《束星北档案》记载:有一次他去山大听报告,当时中国一位顶尖科学家在讲热学知识,他听的过程中感觉不对,便在中途一段休息时,走上讲台,用粉笔从黑板一头到另一头打了一个大叉子,说讲的不对,他开始讲这部分内容,事后同事说他这样做很让人下不了台,他说在浙大就是这样的,谁讲的不对就要直接反对,真理在争论中产生,学术是自由的。并且他在浙大时经常和其他教授在某些学术问题上争得面红耳赤。

1928年,在德国柏林,束星北拿着自己的有关相对论的两篇论文,找到爱因斯坦。被爱因斯坦聘为研究助手。后来,由于爱因斯坦科研受阻,介绍束星北到英国投师世界一流的学术大师惠特克和达尔文。随又投师剑桥大学世界一流的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他利用全日食验证了广义相对论,从此确定了爱因斯坦的地位),参与了著名的狄拉克方程全过程的推导,这方程被称为:用最简练的数字,概括出一幅最美丽的世界图画方程。1931年8月,束星北又转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师从斯特洛罗克。

请输入图片描述

1937年5月20 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应邀来到中国。他访问上海后,受竺可桢之邀,专程到浙江大学作了原子核的学术报告。束星北就是这个时候与这位世界量子力学大师相识。在杭州讲学的几天里,束星北和王淦昌几乎与玻尔寸步不离。

束星北同他探讨了原子核的复合核与液滴模型思想以及他本人与爱因斯坦的争论;王淦昌同他探讨的是宇宙射线中级联簇射的原因等问题。两个人特别是束星北与大师之间,不仅是请教、探讨,更多的是争论。

玻尔同国后,不断收到中国大学师生的信笺,探讨物理学上的有关问题。也有些向他请教、询问到国外深造学习的途径。玻尔的回答千篇一律:中国有束星北、王淦昌这么好的物理学家,你们为什么还要跑到外边去学习物理呢?

老友王淦昌的评价

束星北教授不愧是天才的物理学家,他的一生壮志未酬。苏步青先生在束星北逝世后写了一首挽诗:

受屈蒙冤二十春,三中而后感恩身。

方期为国挥余力,讵料因疴辞俗尘。

学可济时何坎坷,言堪警世太天真。

缅怀相对论中杰,泪洒秋风不自禁。

请输入图片描述

曾有人把束星北坎坷多难的一生,归于他刚直不阿、率真求是的性格使然,也有人振聋发聩地提出“天才需要有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有一年,束美新到北京出差时,曾专程到父亲的生前老友王淦昌家中看望。她认为父亲为人处事,要有淦昌叔叔的一半就好了。没料到,一向温和、懦雅、父亲一般的老人,脸上出现了怒容。

王淦昌对她说:“你父亲说的,是我们想说没有说的,你父亲做的,是我们根本就做不到的。他没有任何问题,他只是跟我们不一样!”

至于怎么不一样,王淦昌当时没有讲,他对至友的感悟,无人可比。

原子弹爆炸,束星北的失落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公布后举国欢腾。可一心想为国贡献自己才智的科学家束星北,却独自躲在家中,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和长时间的哽咽。

程开甲看到樊洪业文章中对束星北在1964年听到我国原子弹爆炸时的伤感,进行无端讽刺、挖苦、指责时,这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甚为反感。

请输入图片描述

程开甲颁奖

他说:“束星北对原子弹的感伤是有根据的。他对'Bohr-Wheeler’一文,讲原子核裂变的,在1943年前经常讨论。他在1941年前对我讲过,'我们研究击破原子核’。在原子弹未在美国上马前,他已有察觉可以利用裂变的中子轰击。

(此前,已有Han-strass—man裂变铀的实验。)我们在1942年就在湄潭研究报告Bohr-Wheeler分析铀裂变理论的文章(我作报告)。

爱因斯坦在40年代初写信给罗斯福总统也只凭这些。束星北对原子弹是确有想法的,不能无端的斥责束星北的伤心。束星北为人既能深入理论,也触动实际。”

确实,束星北在万分痛心自己,20年代就开始钻研理论物理,今日竟无用武之地!一心想要为国家研制核武器,却对祖国的核武器研究进展及成果一无所知,竟然和普通老百姓一个样!

扫厕所时的演算

束星北的小女儿束美新对父亲有一段感人的回忆:

“1970年7月,青岛医学院被迁到山东省惠民北镇,父母也随着学校去了那里。在这之前,我随丈夫一同下放到聊城一家三线厂子,第一次和父母分开。

1971年1月的一天.头天晚上下了一场大雪,我抱着孩子来到北镇,远远地看见在医学院校门口,一个人正佝偻着身子扫雪,一身黑棉衣棉裤,在雪地里很是显眼。

请输入图片描述

他的身后扫了一条长长的路、我忍着泪水说,爸爸,我和你的外孙来看你来了,父亲看着我和孩子,愣了好一会儿,才大梦初醒似的在棉衣上使劲地搓了搓手,把孩子抱在他的怀里。父亲走在前面,没走几步就把孩子给了我,要过扫帚又折了回去。

请输入图片描述

这时才发现,路两旁的雪地上,竟是密密麻麻的数学公式和演算符号。母亲告诉我,父亲常在他清扫过的学校操场或球场上.用木棍或枝条一个人不停地运算、写字。一次次写满,然后又擦掉,他的大扫帚就是'黑板擦’。他最害怕自己的脑子长期不用被废掉了,这是他自己发明的脑力运动!”

最后的奉献

1974年,束星北被摘掉政治帽子后,抓紧时间搞科学研究。有时,半夜里灵感突然来了,急忙从床上爬起,在似睡非睡中挥笔疾书。第二天早上,亲人看到纸上写满的字,竟然是他夜里写的检讨与自我批判。

1978年,束星北被聘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教授,可以自主地从事海洋动力学研究了。为了尽快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他希望全国一流水平的专业科研人员,参加他主办的培训班学习。在青岛李村,他每天不顾自己患有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病,带着氧气袋和肾上腺素气雾剂,给动力海洋学进修班的学员,讲多门培训课程,争分夺秒,惜时如金。

请输入图片描述

1979年年底,国家航天部首次实验的一枚洲际导弹,需要计算弹头数据舱在公海最佳的接收和打捞时间。当时,国家并没有相关的专家,来承担这项绝密的任务。有人推荐在文革中饱经磨难的束星北教授,束星北分文未要,仅凭着在任职的海洋研究所手中的一台计算器和一摞纸,就准确无误地完成了这项计算任务,既为国家节省了百万元实验经费,又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当年,他72岁,在国内高度保密的科学界传为佳话。天才毕竟不是吹出来的!

主动捐献遗体,遗体半年后才被记起

1983年10月,束星北在病危期间,对家人说,“我的遗体千万不要火化,火化是浪费,对社会无益。现在青岛医学院的尸体标本非常缺乏。将我的遗骨穿成骨骼标本,供教学使用。”他还说,我70多岁,脑子还像二三十岁那样灵活,可以供解剖研究用。

10月30日凌晨3时,一生命运多舛的束星北教授与世长辞。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医学院领导更替,无人顾及束星北捐献的遗体。半年后被人发现时,一代天骄束星北的遗体已经腐烂不堪。后来,被人草草地埋了。1991年,束星北家乡的两位同志,来到医学院征集史料并提出瞻仰遗骸。一位熟悉情况的同志把他们带到束星北教授葬身处,竟然是“医学院宿舍一块小运动场地的双杠脚下”。

请输入图片描述

刘海军说:《束星北档案》问世后,熟知他的一些人(多为他在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学生),想借“档案”越来越为学界关注的契机,给束星北举行一个迁坟仪式,将他1983年埋葬在原青岛医学院操场双杠下的遗骨起出,安葬在青岛名人园他的塑像下面,以悼念追怀先生的英灵。可是跑了些单位,皆无下文。

以后,一些人想以民间的形式将这事办了,却发现束星北的墓已经消失了,那次为了联系有关事项,我去了青岛医学院,发现像是闯进了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校园里幢幢大楼拔地而起。埋葬束星北遗骨的地方,已盖起了大楼。

当年,束星北逝世后,李政道从美国给师母发来唁函。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吴键雄、周培源、严济慈、卢嘉锡、谈家桢、马大猷、王淦昌等送来花圈、发来唁电。

1995年,青岛市委、市政府为表彰和纪念束星北教授,竖立了一座二米多高的束星北教授全身铜像并铭刻了纪念碑文。在鱼山路26号大院以市政府名义,将束星北故居挂上“文化名人故居”牌匾。束星北的铜像和故居,同在青岛生活过的康有为、闻一多、老舍、沈从文、童第周等文化名人的故居一起,成为青岛市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活动的著名人文景点。

请输入图片描述

历时15年写成《束星北档案》一书的作家刘海军说:“束星北用自己悲壮的'歌唱’让我们知道了,我们曾经是什么样子,我们曾经失去了什么,今天仍在失去的、放弃的又是什么!”

束星北教授的三儿子束庆星在电话中对我说:“有人认为,我的父亲如不蒙冤或一直在国外,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在我们心中最为重的是,他既是继承传统中华文化的一位学者,又是现代西方文明的受益者。他深深热爱生他养他的中华大地和人民,他一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他是一位永远受到人民尊重和怀念的爱国的、正直的科学家!”

确实,像束星北这样的科学家,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单看他的事迹,我们都不由得心酸。这就是大才学才能引起的情感反应吧?可这样的反应,但愿在中国,不再出现!

  1. 一声叹息!